湖北日報訊 2014年6月,河南杞縣高考替考事件已查實高考替考考生127人,截至18日晚,經過公安機關積極偵查,調查控制了23人,其中5名學生家長,1名媒體報道中出現的豫BQW車主兼司機,1名主考、12名監考和4名起中介作用的教師共17名教師。目前已有9人供述承認涉案。
  雖然高考防止舞弊的技術日趨完善,但替考等舞弊事件仍然年年發生,究其根本原因在於內部失守,金錢和權力的介入讓本應公平的高考變得不再神聖。
  有錢能使鬼推磨
  利益驅使無疑是高考替考的源動力。僅拿此次河南杞縣替考事件為例,買通關係,打點一個考場起碼7萬;“槍手”的價碼——考上二本兩萬,一本三萬,重點一本五萬,如果考上了全國名校,酬勞還可以商量。
  由於考場普遍採用指紋驗證機,替考組織者專門為“槍手”準備了一個以假亂真的指紋膜。在杞縣替考過程中,有替考生指紋發生問題,但後來監考老師依然放行,這其中無不是金錢在起作用。
  不僅如此,歷年曝光的替考案中,總有大批公職人員涉案,其中多來自公安、教育系統,尤其是這兩系統中的戶籍部門和招生部門。
  廣西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所長周可達指出,內部的失守,是多麼嚴謹的制度和多麼先進的技術都無法規避的,總會有漏洞的存在。要想真正杜絕高考替考現象,從內部嚴厲打擊內鬼最為關鍵。
  違法成本待提高
  高考替考帶來的不公平和負面影響顯而易見,但違法成本又有幾何?如何才能堵住高考替考這個“黑洞”?
  教育部要求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門,對相關考點考試情況進行視頻回訪調查,對相關考點考生試卷進行全面排查。同時,要求武漢有關高校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對校內工作人員、在校學生進行調查。
  教育部表示,一經查實,將對此事涉及的教育系統工作人員,一律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絕不姑息。同時,對偽造、變更身份證准考證以及其他證明材料,由他人代替或代替考生參加考試的,一律取消本科考試所有科目成績,並視情節輕重暫停其參加各種國家教育考試1-3年。對替考的在校大學生,將給予開除學籍處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周可達認為,雖然每次高考替考都會對部分人員進行處理,但替考現象依然屢禁不止,除利益驅動外,跟違法成本低有很大關係。每次替考事件暴露後,對一些涉案的公職人員大多調離崗位了事,不足以起到震懾作用,加上巨大的金錢誘惑,讓很多人鋌而走險。
  相關報道
  武漢警方鎖定河南替考案策劃組織嫌犯
  非武漢高校教師系河南人
  記者19日從武漢警方獲悉,引發全國關註的河南高考替考案件調查工作有了新進展,警方已鎖定一名參與策劃組織的嫌疑人。這名自稱是武漢某高校“李老師”的嫌疑人系河南人,不是武漢高校教師。
  目前武漢警方已組織警力,以洪山區公安分局為主成立專班,對這名組織者的上線繼續展開偵查,大學生“槍手”情況也在調查中。
  鏈接
  那些年,我們獲曉的高考替考事件
  事件一:2008年,甘肅天水發生23名考生替考事件。經調查,高考替考生全部為山東籍,來自同一所中學,由兩名老師帶隊從山東到天水替考。
  事件二:2011年,廣西梧州市成人高考查獲15名替考“槍手”。
  事件三:2012年,河南查出25名高考替考者。
  事件四:2014年高考前兩天,山東省18名大學生打算到河南做高考“槍手”,還未動身就被濟南警方抓獲。6月5日,山東省濟南警方抓獲了計劃跨省組織高考舞弊的嫌疑人王某及其招募的18名大學生“槍手”。
  評論
  替考中的道德滑坡同樣值得警惕
  河南杞縣替考案一經曝光,人們不禁質疑:改製度、用科技,為何多年來還是沒有堵住高考舞弊?這些替考的大學生和老師們為什麼總是心甘情願參與其中?
  其實,高考舞弊並不算新聞,在利益的誘惑下,多方串聯的集體舞弊案近年來也屢有曝光,然而人們還是從曝光的視頻中震驚於此次替考案件中當事各方的坦然和從容。替考的大學生們為了不菲酬金很快選擇以身試法,替考組織者對監考老師們的勸說顯得如此理所當然,被勸說人甚至沒有一絲違法的罪惡感。在各方的“積極”參與下,道德和法律在與利益的碰撞中,再次輸得一塌糊塗。
  高考舞弊案自然值得我們關心,但在這次替考案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滑坡卻更令人憂心。為了金錢,老師可以為替考叫囂買賣公平公正;逾百名大學生甘冒違法風險成為“槍手”;監考人員對舞弊視而不見,喪失了基本的職業操守。錢與道德、公正的交易儼然實現了雙向皆通,公平正義受到極大損害。
  打擊高考舞弊,提高違法成本應屬必然,止住道德滑坡更有必要。完善制度設計,或可堵住漏洞減少舞弊案件的發生,但唯有通過道德的力量,才能讓大學生們主動拒絕替考,讓監考老師抵住違法者的利誘,讓作弊者無從下手。
  (本欄稿件均據新華社19日電)
  (原標題:圖文:河南杞縣高考替考事件持續發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r76srmmx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